校史长廊 您所在位置:首页 >> 学校概况 >> 校史长廊

崇德校史(三)——治学严谨 校风优良

发布日期:2017-06-24 00:24:10.0

治学严谨    校风优良

北京三十一中学,这所有这辉煌历史的学校在教育改革的今天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,是北京市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。整个校园占地1.7万平方米,建有设备齐全的物理、化学、生物实验室、语音教室、电化教室、计算机网络教室、多媒体备课机房及音乐、美术等专用教室。图书馆藏书5万册,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阅览,130种报刊供师生选阅。200米跑道的操场和占地900平方米游泳池为师生锻炼身体提供了条件。

北京三十一中学治学严谨,校风正,是西城区文明校园。现有教职工143人,其中高级教师40人,西城区学科带头人8名。学校的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发扬崇德的优良传统,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贯彻“诚实、文明、团结”的校训,提倡“勤奋、多思、坚韧”的学风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,以德育为核心,加大教育科研力度,实行层次管理,完善不同学龄段的德育目标,加强心理教育,倡导、探索“启发式”、“讨论式”等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,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,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新途径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。

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,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,特别是京剧、钢琴、手风琴、电子琴、排球、游泳特长的培养。三十一中学是北京市体育项目——排球传统学校,校排球代表队曾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。是北京市“软式排球”培训基地。足球、游泳在西城区比赛中也均有出色表现。新建的形体教室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文体活动,特长生在三十一中学有更大的发展。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会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被命名为“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。”

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,1985年在《人体心脏》生物教学中运用复合式幻灯片、自制录像片、教学电影短片等手段,取得了极好的效果。之后,三十一中在电教的硬件、软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。自行研制成电化教室控制平台和一批教育现代化所需要的电教设备、教学软件,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。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,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。1990年被评为北京市首批电教优类校,1997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。学校承担了市级科研课题“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”。

“健康第一”是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,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,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,密切社区关系,注意教师间、师生间建立健康、和谐的人际关系,1997年,全校师生为一位患骨癌的同学捐款4万余元,使这位同学深受鼓舞,最终战胜病魔,并于2000年高中毕业后到瑞典读书。1999年,学校通过了健康促进学校铜牌验收。

1997年开始,三十一中学主动承担了“教育扶贫”任务。每年为云南省绿春县培养10名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高中生,首批10名学生已于2000年全部升入大学。

北京三十一中学是对外开放单位,多年来,接待了近百个国家(地区)的一万二千余人,其中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及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夫妇等。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玛斯林1972年、1974年两次来校访问,并以三十一中教师教育学生的内容为题材拍摄了电影《球的故事》,该片在1974年4月巴黎电影节200余部电影中一举夺魁。

1992年,三十一中与日本福冈县立玄界高等学校结成姊妹学校。通过两校的交流,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,培养了学生参加国际交往的能力,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
    北京三十一中学,历尽百余年的风雨沧桑,建校初期的小楼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和曾经的辉煌,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,北京三十一中学正在不断前进!